來源:時間:2011-03-22
北京日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公司總經理王濟民博士,專題報道《曠博生物:打造世界一流生物試劑企業》刊登在2011年3月21日第11版《北京日報》海外學人創業季欄目。文中詳細介紹了曠博生物兩年內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孵化園成功孵化,陸續推出了具有國際水平的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重組蛋白和抗體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線,并介紹了王濟民總經理的個人成長和創業的歷程及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最后堅信曠博生物將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試劑企業。訪文一經見報,不僅引起生物谷、丁香通等生物醫學專業媒體的廣泛關注,而且香港、上海和廣州等地鳳凰網、新民網、網易新聞及亦莊經濟開發區等大眾媒體網站也紛紛轉載。
以下是報道的全文及各大媒體及專業網站相關報道的鏈接:
北京日報:http://bjrb.bjd.com.cn/html/2011-03/21/node_12.htm
中國日報: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1-03-27/content_2134460.html
鳳凰網:http://finance.ifeng.com/news/corporate/20110321/3708277.shtml
新民網: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3/21/9854625.html
網易新聞:http://news.163.com/11/0321/02/6VKTRAEC00014AED.html
亦莊經濟開發區網站:http://www.bda.gov.cn/cms/jryz/34841.htm
丁香通:www.biomart.cn/news/9/41059.htm
生物谷:http://www.bioon.com/master/company/478362.shtml
附《北京日報》原文:
曠博生物:打造世界一流生物試劑企業
王濟民創業感言:
生物試劑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不能在一開始就想著盈利,而是要著眼于企業管理和研發水平是否穩步提高,將來是否能有更好的發展。
本報記者 董長青
位于亦莊的北京曠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這幾天很熱鬧,員工爭相對公司新辦公地點的裝修方案提意見。新址在開發區一個高級寫字樓內,面積是現在的好幾倍。這家2009年9月在孵化園成立的公司,不滿兩年就“孵化”成功,員工從最初的2人增加到40多人。
公司總經理王濟民,擁有15年國外生物試劑從業經驗,曾擔任國際一流生物試劑公司的研究總監,最終卻選擇回國創業。
從英語盲到美企研發總監
誰能想到,這個在國際刊物發表了幾十篇英語論文的高科技人才,在1977年考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時,壓根兒沒學過英語。當了多年知青的他那時22歲,為了學英語,他從單詞開始,一天背100個單詞,看經典英語名著。大學還沒畢業,他已能撰寫英文的專業論文。
博士畢業后,王濟民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腫瘤生物專業從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美國PharMingen公司CEO慧眼識才,邀請他加入公司從事生物試劑的研發。從此,王濟民跨入了生物試劑工業。生物試劑作為各種疾病研究、診斷和藥物開發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過程,上世紀90年代初在歐美大規模興起。
此后他來到美國英俊(Invitrogen)公司,繼續從事生物試劑的研發。從普通研究員做起,幾年內就升任研發總監,領導開發了細胞粘附分子、細胞凋亡、糖尿病、癌癥等多個領域的科研試劑。他領導的研發部, 開發了數百個免疫試劑盒系列產品,年產值幾千萬美元以上。
回首在國外的經歷,王濟民說:“我很幸運,世界四大生物試劑企業,我在其中的兩家工作過。而且生物試劑行業興起僅20年時間,而我就干了15年。”
天命之年選擇回國創業
2009年,英俊公司被并購后,已到天命之年的王濟民選擇離開,德國默克等多家生物試劑業巨頭向他發出邀請,但王濟民卻決定回國創業。“學了很多年,又搞了這么多年的生物試劑工作,該‘倒’出來一點了,我希望能多培養一些人。”王濟民解釋。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王濟民覺得中國生物試劑行業市場巨大。“目前,我國從國外進口的科研用抗體和免疫試劑占總用量的95%以上,而從國外進口面臨著成本高、供貨時間長等問題,制約了我國科研的發展。”
“兩家投資機構看中了王濟民在國際一流生物試劑企業15年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及中國市場前景,決定給予2800萬元第一期投資。”亦莊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說。
創業的道路并不平坦
2010年3月,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曠博生物推出了具有國際水平的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生產線,推出了多個產品,用于免疫功能檢測、疾病發病機理研究和藥物療效的評估。
然而,產品在市場上卻遇到困難。“科研機構、院所已經習慣使用從國外大公司進口的試劑,對于我們這個新而小的公司生產的產品,他們并不信任。”王濟民說。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王濟民用這句話激勵著自己和同事。在困難面前,王濟民親自抓市場,利用人脈關系、免費試用等手段爭取客戶。慢慢地,在國外大公司壟斷的科研試劑市場上打開了一個缺口,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和院所接受了曠博生物的產品。
此后公司還陸續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線,推出了免疫試劑盒、抗體等近千種產品。去年底,公司產品還開始出口到美國。
王濟民說,生物試劑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曠博生物還沒實現整體盈利,但公司管理和研發團隊的實力和研發成果,讓投資人看到了公司未來的前景,所以才會支持擴大規模。“我希望曠博生物在幾年內能成為世界一流的生物試劑企業。”王濟民說。
(全文完)